袅袅凉风动,凄凄寒露零
寒露,这是二十四节气中第十七个节气
更是第一个带有“寒”字的节气
这意味着天气已经由凉转冷
部分北方地区甚至已经进入冬季
民间有谚语:白露身不露,寒露脚不露
从这个时节开始
防寒保暖成为首要任务
寒露时节大自然会有哪些
有趣的现象呢?
小朋友,我们一起来探索吧
同时,也别忘了来#节气里的童年
分享你的寒露生活哦~
枫叶——大自然里的魔法师

小朋友们,还记得杜牧写的“停车坐爱枫林晚,霜叶红于二月花”吗?寒露一到,漫山的枫叶就像被施了魔法,远远望去像铺了一片红霞!
你们知道吗?枫叶可不是一下子从绿变红的哦!它会像玩“颜色接龙”一样慢慢变:先长出嫩嫩的浅绿,晒够太阳就变成油亮的翠绿;等秋天来敲门,又悄悄染成浅浅的黄、深深的黄,最后穿上火红的“小外套”,是不是很神奇?
叶子能变绿,全靠叶绿素!它最喜欢暖暖的温度和亮亮的阳光,有了这两样,就能把叶子涂得绿油油的。可一到秋天,气温降了、阳光弱了,叶绿素就无能为力了。而此时,叶片里的叶黄素和胡萝卜素就藏不住啦!它们不怕冷也不怕晒,特别稳定,所以叶子会先变成金灿灿的黄,或者暖暖的橙。可枫叶怎么会红得像小火苗呢?这是花青素的功劳!
随着叶绿素越变越少,花青素就赶紧跑出来“上班”,越积越多,叶子就被染得通红。而且呀,山里白天热、晚上凉,温差大,能让花青素长得更快;阳光越足,花青素就越多,叶子红得越亮。所以我们去赏枫时会发现:山顶的枫叶最红最亮,站在高处一眼就能看见;顺着山往下走,海拔低了,颜色就慢慢变浅,从深红到浅红,再到金黄,漫山遍野像铺了彩色的地毯,壮观极了!
咱们国家还有四大“赏枫宝地”:北京香山、苏州天平山、南京栖霞山、长沙岳麓山。今年的寒露正值国庆假期,小朋友们,趁着寒露的好天气,快去和枫叶合个影吧!
芝麻——远道而来的营养师

小朋友,你喜欢吃芝麻吗?白芝麻、黑芝麻,你更喜欢哪一种呀?关于这颗小小的芝麻,藏着好多有趣的小故事,你想知道吗?
其实呀,芝麻不是咱们中国土生土长的,它的老家在遥远的非洲,就像一位从远方来的小客人!西汉的时候,有个叫张骞的探险家,他去西域探险,看到了这颗可爱的小芝麻,就把它带回了中国。那时候大家还不叫它“芝麻”,而是叫“胡麻”——因为当时“胡”是对西域的称呼,后来慢慢的,才改成了我们现在叫的“芝麻”!
芝麻来到中国后,很快就爱上了这里的田野!它主要住在黄河、长江流域,以及河南、湖北这些省份的农田里。芝麻特别喜欢温暖湿润的小环境,怕冷也怕晒,要是下雨太多、水积在根部,它还会不开心;而且从发芽到长大,它都需要暖暖的阳光照着,脚下的土壤也要松松软软的,这样根才能舒服地呼吸。
别看芝麻一粒小小的,比指甲盖还小,它的妈妈可高大啦!能长到150厘米左右——是不是很厉害?更厉害的是,这颗小芝麻的营养超级丰富,被大家叫做“八谷之冠”!芝麻能帮我们补血,所以,平时可以多吃点芝麻:不管是撒在饭团上的白芝麻,还是加到汤圆里的黑芝麻,都是营养满满的好宝贝!
小朋友,你平时怎么吃芝麻呀?是喜欢把它拌在酸奶里,还是等着妈妈做芝麻糖呀?
螃蟹——寒露时节味正美

每到寒露时节,气温快速下降,深水处已经无法被太阳晒透,水中的生物们畏惧寒冷,就会游到水温比较高的浅水区去,这对于喜欢钓鱼的人来说,是事半功倍的大好时机,于是就出现了“秋钓边”的习俗。
俗话说:“西风响,蟹脚痒”。寒露时节,虾蟹繁多,这时候的雌蟹卵满、黄膏丰腴,正是吃母蟹的最佳季节。
小朋友,你知道如何区分公蟹和母蟹吗?我们可以观察一下螃蟹的肚子哦,母蟹的肚子是圆的,公蟹的肚子则是尖的,如果想印证一下这个办法是否靠谱,那就和爸爸妈妈一起出发去买螃蟹吧~
挑螃蟹的时候也有技巧哦,想要新鲜的、生命力旺盛的螃蟹,只需要戳一戳它的眼睛,看看它的反应快不快,快的话那一定新鲜!
除了新鲜,我们当然还需要肥美的螃蟹,这又如何判断呢?其实很简单,就看它的蟹壳有没有被鼓鼓地顶起来,如果顶起来了那一定有不少黄膏~
所以,记住了吗?一看肚子判断公母,二戳眼睛判断新鲜,三看蟹壳是否饱满,经过这三个步骤我们就能够挑选出一只新鲜肥美的大螃蟹啦!
温馨提示:螃蟹性凉,尤其是小朋友不能多吃哦!
寒露时节有三候
一候鸿雁来宾
二候雀入大水为蛤
三候菊有黄华
鸿雁南飞,菊花绽放很好理解
可是雀鸟为什么会跳进水里变成蛤蜊呢?
其实,这是祖先们天真的想象
寒露时节,鸟雀们畏惧寒冷
已经很少出现了
人们自然无法再在枝头看到它们
但同时水边却出现了很多蛤蜊
花纹和雀鸟的羽毛很相似
于是祖先们突发奇想
认为是鸟雀跳到水中变成了蛤蜊
是不是很可爱呢?
声明:本文转载自网络。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·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